問題一、城投債技術性違約的原因是什么?
問題二、為什么這種結局更像是地方管理者與債權人之間的博弈?
實際上,目前城投債的解決方案,無非就是把債務變成永續(xù)債(目前算上是比較穩(wěn)妥的處置方式)。
而這種做法的好處是,一方面它可以讓機構的財報說過得去(不會有不良);而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緩解緩解一些地方財政的還款壓力(因為錢暫時不用還了)。
另外,還可以通過債務轉換,把城投變成一種可以流動的貨幣,之后去尋找那些擁有城投信仰的人或者是機構去為它買單(這個游戲還能玩下去)。
其實,高層對于城投的問題,也明確給出,它是不會出手的,而且還提出誰家的孩子誰抱的原則(表面上和桌下是兩回事,你一旦認真就輸了)。
而從事實上看,城投就是地方政府的孩子,所以它不可能撒手不管(事實如此)。而當下,管理者最擔心的就是城投違約、從而導致整個區(qū)域的信用坍塌,最后使得地區(qū)經濟斷崖式下跌(這也是寧愿把城投變成永續(xù)債也不能違約的根本原因)。
就例如,在永煤事件之后(對市場的影響),就導致山東全省國有企業(yè)發(fā)債停頓了兩個月。而一年后,濰坊就站出來表態(tài),說絕不會讓任何一家國企出現(xiàn)債券違約的風險,也絕不會讓任何一個區(qū)域陷入債務危機(城投信仰一直都在)。
而之后,像貴州、陜西、山西、甘肅等等高層也先后站出來表態(tài),說是要確保到期的債券不會出現(xiàn)任何一筆違約的問題。
其實在這種組團的硬核言論之下,誰都清楚,那就是,城投債不是救不救、而是必須要救的問題(劃重點)!
其實,在務實中,無論用何種方式,只要能確保城投在公開市場的融資不被阻斷,那么這個游戲就能一直玩下去(另外,城投也是一種稅;這也是這種信仰存在的原因之一)。
就例如山東某市,一家城投馬上要還債4.47億了,結果賬上卻只有50萬,于是當?shù)氐墓芾韺泳途o急發(fā)動系統(tǒng)內的人員,每人以3.5%的利息從銀行貨款,然后再以8%-10%的年息再借給城投公司。而這么折騰的目的,就是想幫城投來渡過危機(它們只是一個數(shù)字)。
再例如,還有某些地方的管理層則號召系統(tǒng)內的人員去貸款買房子;
其實這么干,從本質上也是想挽救當?shù)氐耐恋刎斦?,因為誰都知道,土地才是城投最重要的資產。
再例如昆明的軌道交通,在它到期無法償還利息的時候,管理層就出面,硬是拉著各大金融機構,把貸款結息的周期從季付改成了年付(無形的手與有形的干預)。
其實這樣的案例很多,我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!
實際上,城投的技術性違約,往往本質上是地方管理者與債權人之間的博弈。而這場博弈的結果,往往也是以債權人的主動讓利為結局(不是選擇題)。
因為在現(xiàn)實中,地方商業(yè)銀行才是城投的主導力量,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第二財政的屬性;所以,它的凈利潤,很大一部分都是城投貢獻的(內循環(huán)早就開始了)。
而在管理者需要它們的時候,這類機構只能通過技術性讓利來幫助地方度過危局(人情世故)。
另外,在中文體系下,你今天從地方管理者手里拿走的東西,將來是需要還回去的(歷史如此)。
而且這些管理者與債權人之間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(相互綁定,誰也離不開),所以,在地方城投遇到困難的時候,債權人主動讓利也算是業(yè)內的一個潛規(guī)則了!
如果從事實上看,在未來很長的一個階段,經濟增速很可能會持續(xù)下行,特別是房地產已經技術性見頂;所以在務實中,把非標轉標;之后再通過減息、以及展期來緩解城投的壓力,可能就是唯一的選擇。
另外,2023的遵義事件,其實,也只是給市場開了一個頭;因為,在新的經濟周期,城投領域風險出清的大幕、可能才剛剛開始(它背后映射的是一國經濟未來的走向);
而且,更讓市場懵圈的是,二手房的出清也正在路上(如果不是有保價在,大城市的房價可能早就打對折了)……